2021亚洲新生代设计展

序言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我们身处在这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后疫情”时代,任何一个“停滞” 或"侥幸”都会被瞬间淘汰,而勇于前行的新生代设计师注定是新世代的开创者。

超前出界,破局向新。新生代设计师们带来有创作、超越和突破性的设计,摆脱现有格局,大胆设想、聚智谋远、在未来定立新的思维方向。

因此,我们与百余所亚洲高校的设计院、系达成战略合作,基于新生代设计师的设计前景,打破传统求职方式,为青年设计师创造就业、创业条件!

亚洲新生代设计展不仅仅是新生代展示创意、交流互动、成果孵化的平台。更为各行业挖掘思维灵动、理念超前的新锐设计师!促进业界对新生代创意的认识,让创意实现市场价值,搭建二者有效融合的桥梁。


组织架构

主办机构 | 亚洲新生代设计展组委会

支持机构 | 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IDAC)、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SIDA)、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HIDA)、泉州市工业设计协会(QIDA)、广州创意产业协会(GCIA)、中华企业形象发展协会(CCIDA)、中华形象研究发展协会、两岸文化创意策略联盟、中华设计创作学会、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华侨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大学、江南大学、中南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亚洲大学、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中原大学、ICS艺术学院(日本)、圣托马斯大学(菲律宾)、泰国国立法政大学、伦敦艺术大学(英国)、阿尔托大学(芬兰)等;(注:该名单仅展示部分院校且排名不分先后)

技术支持 | 矮凳网


特邀国际评委

Hans Nopper

BENTLEY 御用设计师

IULITE公司创始人

Georg Allmendinger

德国宝马高级设计师

凯迪仕首席设计顾问

孙大力

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原北京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专家顾问

童慧明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设计驱动型品牌(BDD)理念创导人

黄台生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助理副校长/教授

王朝晖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千睿

台湾师范大学设计系教授

周洪涛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陶音

中国美术学院纺织服装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汤军

武汉理工大学产品设计系主任/教授

李志榕

中南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教授

萧沁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

陈建雄

台湾科技大学设计系教授

何兆华

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院副院长/教授

林青玫

亚洲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蔡江宇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曹鸣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

潘春宇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

刘立伟

台湾艺术大学副教授

吴映月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李妮

中国海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副教授

薛果

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许亮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张玉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

龙希文

亚洲大学创意商品设计学系副教授

黄荣顺

台湾中国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助理教授

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活动解读

毕业成果线上展

①活动主旨

「超前出界,破局向新」

新生代设计师们带来有创作、超越和突破性的设计,摆脱现有格局,大胆设想、聚智谋远、在未来定立新的思维方向。

②年度关键词

「跃 Explore the ANGDE」

新生代设计师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应保持无畏探索的“跃”精神,勇于跃过舒适区,勇于跃过传统的束缚,勇于跃过自我的极限,成为“快速飞跃”时代下的超新星。

③活动内容

活动期间,境内外各大艺术院校设计专业老师均可组织应届毕业生,以团队/个人身份报名参与亚洲新生代设计展活动,通过矮凳网( iden.cn )进行线上投稿。同期开展云招聘活动,联合多个领域产业龙头企业,直接提供优秀毕业生免面试入职的名额。在投稿结束后,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团队对作品进行评选,最终决出相关奖项并颁奖,同时对优秀毕业作品编排成册宣传推介,并根据企业意向邀请导师和作者进行市场化合作、项目定向签约等产学落地相关的对接活动。其中,获奖作品将被"ANGDE毕设馆”永久收录。

④参与对象

各地区设计院校应届毕业生均可以团队或个人的身份进行投稿参与本活动。

⑤报名方式

活动唯一指定网站矮凳网(iden.cn)

专家提名步骤:通过专家提名获得“复评直通卡”,仅需将提名相关文件发送至组委会邮箱。

高校、设计组织投稿:符合报名条件的参与者(个人/团体)可登录官网按活动规定时限和投稿要求完成作品提交。同一个参与者(个人/团体)可投稿多件作品。

开通院校页面:报名时遇到院校未开通情况,请联系组委会负责人沟通。

投稿截止时间:2021年6月30日。


活动时间

作品征集投稿阶段:活动启动-2021年6月

作品评奖阶段:2021年7月-8月

后续系列活动开展阶段:2021年9月


奖项设置

①亚洲新生代设计展全场大奖,10名(奖金+证书);

②亚洲新生代设计展金奖,20名(奖金+证书);

③年度top100新锐设计师(颁发证书);

④年度优秀团队(颁发证书);

⑤为鼓励有关高校和社会组织积极动员参展,特设优秀组织奖及优秀指导老师奖若干个(颁发证书+奖金)。

注:以上所有奖项根据评审团的意见,可存在空缺情况。

作品提交要求

①封面要求

上传封面图(JPG、GIF等格式),尺寸为800mmx600mm版面(大小不超过8M),版面内容以产品主视觉为主。

②详情页要求

可根据参与者个人风格进行详情页中文字描述内容与作品图的排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提交15张以内的作品详情图文,须为RGB模式,JPG、GIF等版面档格式,尺寸宽度为1080像素,长度不限,大小不超过8M,内容包括作品设计灵感、整体渲染效果图、产品细节图、尺寸图、配色、材质、设计灵感来源、设计理念、社会价值体现等设计说明,分辨率:150dpi以上。选择性提交视频文件,MP4格式,大小不超过50M。


四大类别

①时尚穿戴组

时尚服装、功能性服装(时装、运动服、校服、安全服及个人防护设备服装、特殊需要服装、长者服装、 残障人士服装、婴儿服装、制服及特殊场合服装等)、贴身衣物(内衣、睡衣、睡袍等);时装配饰 (包袋、珠宝、眼镜、钟表、帽子、围巾等);鞋履(运动、休闲、科技、商务等)。

②平面视觉设计组

形象及品牌(企业视觉识别、品牌设计识别、标识导向系统等);数码媒体(网站、网络电视、数码广告、电脑及手机应用程式);包装、书刊、海报、字体设计、市场企划(在线、线下、广告文宣等综合宣传企划)。

③产品生活设计组

家居电器(供客厅、饭厅、卧室、厨房、浴室、水暖、卫浴及其他电子产品等);家居用品(餐具及家居饰品、灯具、家具及家用纺织品等);商业用品(具有艺术、功能、科技性的茶瓷香道、伞具、日常办公用具等);休闲及娱乐用品(娱乐技术设备、文创礼品及工艺品、户外、休闲和体育运动、文具、游戏及消费产品等)。

④综合设计组

专业及商业用品(运输工具--陆用、水用及航空、医疗/护理/建设/商业专用工具及设备、商业用途之家具及设施等);信息及通讯科技产品(电脑及信息技术、电脑配件、通讯设备、摄录器材、电视影音、智能设备等);住宅及居住空间及悠闲空间(酒店、旅馆、水疗、健身空间、餐馆、咖啡馆、饭店、酒吧等);文化及公共用地(基建项目、地区规划、城市设计、活化及重建项目、景观等)。


活动声明

(一)所有参与者必须保证投稿作品的原创性,不得存在任何产权纠纷或争议,否则将取消其参与资格。如获奖作品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问题,无法合理解决的,组委会有权撤销获奖资格,召回获奖相关权益。如因此造成组委会名誉、经济方面损失,组委会有权向参与者提出相应赔偿。

(二)所有投稿作品的知识产权归作者所有,组委会有权对提交的作品进行与本活动有关的宣传推广活动,包含但不限于展览、推介、出版发行等。若需保密不便公开,请于报名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联系组委会,否则组委会不承担由于公开展示所导致的相关责任。

(三)活动重要通知将通过矮凳网(iden.cn)及相关公众号进行发布,请参与者密切关注以上信息渠道。若因参与者自身原因错过重要信息或未按要求及时反馈而影响活动进程、作品评审、领奖等事宜,后果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四)参与者需根据活动需求,积极配合组委会完成各阶段相关工作安排,相关活动安排及具体事项将视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五)组委会特设专家库,各院校老师可联系组委会工作人员收取专家申报表。评审委员会成员将由专家库已入驻专家组成。

(六)为优化参展作品分类,在评审环节,专家组有权建议组委会调整参与者投稿作品组别。

(七)本活动为公益性活动,不收取任何报名费。若活动后续组织开展线下成果展,参与者需自行负担作品运送费用。组委会收件前及退还后的作品安全由参与者自行负责。

(八)活动最终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


联系方式

亚洲新生代设计展组委会

联系电话:黄小姐 18850076831

电子邮箱:aangde@foxmail.com

更多报名参赛问题

扫码咨询


2021亚洲新生代设计展入群二维码


  • 我要参加
  • 已结束
    亚洲新生代设计展
  • 组织单位
  • 主办方:亚洲新生代设计展组委会
  • 承办方:无
  • 支持单位: 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IDAC)、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SIDA)、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HIDA)、泉州市工业设计协会(QIDA)、广州创意产业协会(GCIA)、中华企业形象发展协会(CCIDA)、中华形象研究发展协会、两岸文化创意策略联盟、中华设计创作学会、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华侨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大学、江南大学、中南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台湾亚洲大学、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中原大学、ICS艺术学院(日本)、圣托马斯大学(菲律宾)、泰国国立法政大学、伦敦艺术大学(英国)、阿尔托大学(芬兰)等;(注:该名单仅展示部分院校且排名不分先后)
  • 版权声明
  • 所有投稿作品的知识产权归作者所有,组委会有权对提交的作品进行与本活动有关的宣传推广活动,包含但不限于展览、推介、出版发行等。若需保密不便公开,请于报名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联系组委会,否则组委会不承担由于公开展示所导致的相关责任。